当一个为民服务的“里子”

来源:    作者:刘广波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2-16     

■刘广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地指出,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心里要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的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是初心恒心,映照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时代发展变化要求为民服务必须打破固有思维的藩篱,大胆革新。然而屡见不鲜的是,许多同志为“新”而“新”,不愿在“实”上下真功夫。把为民服务变成了生动的口号和好看的“面子”,而忽略实实在在的“里子”。

要有忠实的思想。大部分中国人很爱“面子”,尤其是当“面子”与品格、尊严、骨气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这“面子”还非讲不可。如果是为了一己虚荣的“面子”,那一定要避免。一些党员干部不把党纪国法铭记于心,思想上不纯洁、信念上不坚定,以身试纪试法,表象上看虽获得了浪得虚名的“面子”,却丧失了为官和为民的“里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上公布的党纪政务处分通报中,每一份都首先表述被查干部的思想问题、违反政治纪律问题,比如,“背弃初心使命,丧失理想信念”“毫无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对党员干部来说,思想上的滑坡是最严重的病变,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在信仰上、思想上、政治上出现了问题,纪律、规则的防线就会被一冲而破。

党员干部只有带着对组织的感恩和对人民的感情才能涵养出政治定力,炼就政治慧眼,恪守政治规矩,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因此,首先要抛弃重虚荣的“面子”,加强“里子”修养。官德隆,民德昌,国家兴;官德毁,民德降,国家衰。常修为政之德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党员干部要有良好的德行,才能更好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涤生不为浮誉所惑,则所以养其力者厚;不与流俗相竞,则所以制其气者重。面对各种“诱惑”“围猎”,切莫放松警惕,要坚守政治堤坝,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要自觉加强纪律修养,把纪律、法律转变为高度的自律,赶走“心中贼”,坚决守住拒腐防变底线,永葆为官的浩然正气。

要有厚实的功底。当下少数群众对于干部信任感不足,出现这种现象,既有整个社会舆论环境的原因,也有近年来频频爆出干部丑闻的原因,最重要还是干部自身能力的原因。《人民日报》曾经载文说:有的乡镇干部下村,常常和村干部约个时间、定个地点,匆匆忙忙握个手,三言两语往回走。群众嘲讽,像搞地下工作的“接头干部”。有的县里干部,下乡就是“到此一游”,老百姓问个政策他含含糊糊,求个指点一问三摇头,群众称之为“摇头干部”。有的市县领导,下乡坐在接待室,任凭汇报人胡夸海吹,不加分析地频频点头、连连称是,群众叫他们“点头干部”。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群众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对基层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有的干部却跟不上快速变化的形势,凭老经验看新情况,用旧模子套新课题。正因如此,才出现了“接头干部”“摇头干部”“点头干部”。“三头干部”不是不想跟群众多交流,不是不想帮群众多解决困难,究其原因是受自身素质能力人局限实在帮不上忙、说不上话、使不上劲。要改变这种局面,党员干部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实自己,做好“里子”。能力培养需要多方面入手、多载体并用。要勤于学习,主动提升政治素养、理论素养、专业素养,在真抓实干中增长见识和才干。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是干出样子的前提。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人民主体地位,把问题导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跟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丰富为民服务的本领。要抓住工作重点,突破难点,不做表面文章,杜绝形式主义,严格做到“出手”实在,“支招”有效。干部成长无捷径,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方能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要有务实的作风。前段时间,央视曝光了湖北荆州花15亿元违建巨型关公像,这个关公像从设计之初就奔着“大”去,高达57.3米,建成后又想靠“大”来吸引人。结果开门营业四年,当初靠关公像作为景区核心景观吸引游客的想法因其经营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现在又面临拆除,导致建造费用全打水漂。这类面子工程浪费且不实用的可恶现象损失的是钱财,损坏的是风气,损伤的是百姓。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贫困县政府办公大楼修建得“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学生们却卷缩在“脏乱差”的“难民营”中上课;工作总结、上报材料中的数字成绩“一路飙升”,而老百姓真正得到的实惠却寥寥无几;城市建设中光鲜亮丽的摩天大楼雄伟壮丽,而地下排水系统却脆弱地不堪一击。

社会主义不是喊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创造的奇迹足以证明这一点。为民服务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群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服务?我们怎样服务?这些时代之问,不能凭我们的主观臆断,更不能浮在面上一意孤行!要深入调查研究,增强看问题的眼力、谋事情的脑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要深入基层一线,在农家田间地头了解社情民意,在现场走访和零距接触中搜集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盼,在与民同劳中体恤群众疾苦。要不断深入群众,亲近群众,全面、正确掌握社民意,决策才会对症下药,措施才会有的放矢,效果才会立竿见影。唯有把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好,把群众生产发展好,把群众利益维护好,人民才会真心接受。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当前,尽管全国所有贫困县都实现了摘帽,但是有的地方经济薄弱基础不牢,群众因病、因灾返贫的可能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十四五”将开启国家建设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持之以恒常修为官的“里子”,高举群众利益,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勇当先,唯有此,才能获得群众认可的“面子”。

编辑 彭稞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