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野走向市场的创业者一一记江苏金工科技集团创始人朱万祥

来源:    作者:刘健 郭正勇    人气:     发布时间:2020-11-19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这首“敢问路在何方”的歌曲,唱出了一个农民儿子的心声,唱出了在国家改革开放大潮中涌现的不畏艰难、不断求索、勇于拼搏、积极向上从田野走向市场努力打造地方工业品牌的优秀创业者,他就是江苏省金湖经济开发区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金工科技集团创始人朱万祥。

1963年8月,他出生在扬州宝应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小学和中学时期,学习成绩始终在班上名列前矛。1977年9月,他赶上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好时候,上学由原来的推荐制改为了择优录取制,使这个农村的穷小子因成绩优异幸运地考上了高中并获得了2元钱的奖学金。在分班时,尽管他的成绩排在年级前列,可就是没有被分配到尖子班上。这让年少的他很受打击,学习劲头也随之一落千丈,最终他高考落榜。

1981年春天,对于他来说是充满希望的春天。随着国家对农村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的落实,他的家乡开始了分田到户,使在家务农的他终于有了机会,自由地能够走出家门到淮安金湖这块热土上,正式从师学徒做建筑工人。他从田野中走出,立志“要做就做最好的瓦工匠”。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几经反复,1983年春,他经过时近两年的学徒磨练,在完成了自己领班为叔叔义务建房胜利骏工后,"师傳″同意了他出师,开始了他自己带班搞建筑的历程。他先后带了十几个徒弟,并在老家带出几十个老乡跟着自己一起干,打工脱贫致富。随着他拉队伍在金湖建筑业务的不断拓展,名气也越来越响,找他建造房屋的人也越来越多,最高峰时有6家同时开工、同时上梁,业务想推都推不掉,业内同行也争先恐后的抢着要与他合作一起干。从而,他的建筑业务在当地算得上是做的风生水起。

在建筑领域摸爬滚打10年的日子里,培养了他吃苦耐劳的坚毅品格和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优良作风。这是他人生积累的一笔重要财富,也为他今后走向市场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金湖的建筑业务多了,但他并没有感到舒心。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农村大地吹出了好多的“万元户”,使当地农民掀起了建房热潮,建筑业务虽然活多好干,但工钱难收,每到年底回家过年,他家就会围着一帮农民工跟他要工钱。期间,他结识了与自己同龄的“金湖县仪表配件厂”厂长,在交往过程中,他产生了改行跑销售的想法。

1991年初夏,他走进了“金湖县仪表配件厂”乡镇企业的大门,成了一名业余的“三无”销售业务员。为打开销售局面,他想到了远在哈尔滨的表叔,通过书信往来了解到表叔是做贸易的,应该有路子,于是他筹集上400元路费,怱忙踏上了远赴东北的市场销售征程。
 

历经“千难万苦”他到了北方冰城哈尔滨,与表叔见面后,表叔热情的给他介绍东北的市场情况,讲东北的国企多,但企业的效益都不是太好,工厂的产品不太好推销;而南方现在木材、尿素、汽油、柴油等物资比较紧缺,北方有充足的货源,只要能找到需方,业务非常好做。这对当时出门做业务心切的他来讲,无形是“喜从天降。”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时的南北市场物资可以说是乱像丛生,真假难分。供需方信息与实际需求的不对称,使没有任何市场经验的他,根本就无法把握住做贸易业务的成功决巧。最终他到东北谈的第一笔业务失败了。

在那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他是个不服输的人,看到物资贸易业务不好做,他干脆扎根哈尔滨,排除一切杂念,一门心思以“金湖县仪表配件厂”的名义寻求仪表销售之路。

作为一个名不经传的乡镇小工厂业务员想进入国企大工厂用户的大门,还不真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为了能走进哈尔滨炼油厂、制药厂、电机厂等这些效益较好的大型企业,他算是费尽了心思,走遍“千山万水”常常是乘着用户企业上班高峰随着上班人流一起进厂,以增强与用户直接见面交流的机会。功夫不负有心人,说尽“千言万语”他终于在哈尔滨电机厂首先将业务打开了局面,继而他在哈尔滨市场先后拿下了6份产品订单合同。

面对他取得的销售成绩,当时在厂里和政府立即引起不小的轰动,得到了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一句"要把朱万祥培养成一名大业务员"给了他极大地鼓励和支持。1993年他在哈尔滨成立了“金湖县仪配件厂哈尔滨经营部,”他又把家乡和身边有文化基础素质的亲朋好友带到哈尔滨,手把手地教他们跑市场、学业务,带领他们走进“千家万户”通过跑业务发家致富。

1996年7月,随着总厂名称变更,他随之将经营部迁址并更名为“金湖仪表线缆厂哈尔滨销售处”,同时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揭牌仪式,其中有50多家客户单位代表亲临现场恭贺助兴。从此,他以哈尔滨为中心,开始“招兵买马”扩大销售团队,业务向周边地区拓展,在东北三省一盟相继设立了十多个办事处。随着市场业务的不断拓展,他总结出“历经千难万苦、踏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走进千家万户”的“四千四万”营销精神,把金湖仪表线缆品牌在东北打出了名气,甚至创造了一天连中6个标的辉煌战绩。从此,他在东北的市场业务有了一片天地,形成燎原之势,销售业绩年年翻翻,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大不同的反响。

他是个懂得感恩的人,是金湖成就了他,回报金湖是他最大的愿望。于是他准备在金湖找有识之士联手共谋成功发展道路,为振兴金湖地方工业经济贡献力量。

跑市场出身的他深知,要长期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一定要有过硬的产品和较大的企业市场品牌,而金湖仪器仪表、电线电缆,要谋求大的、长远的发展,只有“抱团”集中力量树立大品牌才是上策,只有组成联合舢队,才能具有市场竞争能力。如何能让金湖的仪表线缆企业形成能够抗击市场风浪的“航母”,一直是他思考并探索的课题。

 

正是看好朱万祥的个人魅力与能力,金湖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拟将直属的“金湖县地方工业物资总公司”国营企业交给他托管经营,并向他推荐了局里停薪留职、离岗创业的天津大学自动化系的高材生——朱爱昌。

1997年,他带着市场积累的600万资金来到金湖投资兴业。他首先在金湖注册成立了“江苏省金湖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招贤纳士,挖掘和培养优秀技术人才,组织研发生产热工仪表产品。第二年,他正式接管“金湖县地方工业物资总公司”。

1998年4月,变更后新的“江苏省金湖仪表线缆(集团)总公司”在一片掌声、鞭炮声中宣告成立,企业新注册资本1063万元人民币,专业从事仪器仪表、热力设备、电线电缆的生产制造和经营销售,朱万祥被主管局认定为新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全权负责企业的经营。他率先在金湖县树立行业省牌企业和集团品牌,组织以朱爱昌、梅春洪、李书亚等为代表的技术核心团队,引领和推动地方工业及企业同行,共同走向富裕和发展道路,得到了地方政府和企业同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关注。

1999年,朱万祥应工商管理部门要求把企业名字定为“金工”,企业全称更名为“江苏省金工仪表线缆(集团)总公司”,从此,开启了他人生的“金工之路”。为进一步强化“金工集团”(金湖工业集团)市场品牌,他又发展了以徐哲林、沈道文、何建淮等人为代表的技术骨干力量,把用户使用的其他厂家生产的先进产品背回来给他们消化;同时,加大资金投入,在金湖业内领先审核通过并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国家计量保证确认证书以及中国石油物资装备一级供应商资格,并花重资编纂了仪器仪表、仪表配件、结构装置、电线电缆四大部分计600余页的《产品选型样本》,给行业人员当教课书,为金湖的市场营销人员创造销售有利条件,使众多的市场营销人员拿着金工的样本上市场就能跑到业务。他凭借完善的销售网络,把握住生产销售链条的终端,取得了决胜市场的主动权,不但自己开发生产的仪表产品畅销国内,其他仪表、线缆企业还主动找上门来,请其代理“金工”品牌,利用“金工集团”样本资质开拓市场、销售产品,使金湖的工业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各行各业。

2001年,为把企业技术产品得到进一步提升与发展,他把目光放到了省会城市南京,注册了南京公司,引进了一批以原东南大学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衣成斌教授为首的高级技术人才和杨宏运高工为主的管理人才,增强企业后劲。2003年,集团开始改制,集团管理中心迁至南京,南京公司变更为“江苏金工自控工程设备有限公司”,利用大城市人才地理资源优势,吸纳消化先进文化理念,带领推动金湖企业健康稳定发展。2004年,企业在金湖工业园区买地建厂,建立核心产品生产基地。2005年,企业资产重组,成立江苏金工科技集团,核心企业定名为“江苏金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进入了金工发展之路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江苏金工科技集团在他的带领下,现已发展成为致力于工业自动化、信息智能化、节能环保三大板块业务融10个控股子公司、15个合作联合公司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系统集成、设备成套、工程安装、技术服务、经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数字化产品装备专业生产服务商。企业连续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科技民营企业”、“江苏省中小企业科技服务示范平台”等荣誉,先后被“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中国石油化工企业和国家五大电力企业等中直系统列为一级供应商和长期物资供应单位,产品业务广泛覆盖于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电力、能源、冶金、机械、制药、建材、造纸等行业以及公安、消防、军事、商业等单位。

为适应市场需要,他将企业先后在上海、北京、黑龙江等二十多个省、市、地区设立分公司及办事处,时刻为用户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使企业形成“立足江苏,深入东北,面向全国”的市场战略格局;为提升企业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他先后在金湖和南京分别成立了江苏省金湖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所、南京金工自动化研究所,并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教授专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取得多项产品科技研究成果和国家专利。

多年来,他在经营战略上已形成了“金工”独特的企业文化,他以“树立品牌,搭建平台,成就梦想,创造未来”为经营理念,以“精诚团结、开拓进取、携手合作、共创辉煌”为企业精神,以“众人划浆开大船”为企业旋律,以“业务求精,工作求实,完善自我,贡献他人”为工作原则,以“金工人十大标准”为员工指南,以“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为企业经书,不断吸纳培养企业优秀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他培养的金工团队现有50多名骨干,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多年来曾培养的上百名技术、管理人才和销售业务骨干,现均已成为金湖兄弟企业中的中流砥柱。他还带头为自己“充电”,参加清华大学进修,在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习工商经济管理研修课程并结业,同时还挤时间参加其他专业知识的文化学习培训课程,以提升自己的领导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目前,他领导经营的“金工集团”企业上缴金湖的地方财政税金累计已过1000万元以上。去年集团加大投入新上永磁调速节能项目实现销售3000余万元,集团企业全年实现总销售累计13000余万元人民币。今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市场受到空前的冲击,他首先带领集团全体员工,积极响应地方党委政府号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认真搞好疫情防控工作,充分保证对每个工人发放口罩,发送酒精和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坚持上班时对职工进行体温检测和消毒;在生产经营上他始终是抓住主线不放松,保稳定,促增长,平稳过渡,战胜疫情,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正常运行。现在企业正在策划筹资1亿元人民币新上高压调节阀等特种智能控制设备项目,着力打造企业数字化产品专业生产基地形象和优秀品牌。

宝剑锋之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创业期间不但具有艰苦创业的敬业精神,同时还有无私奉献和乐于助人的品质。他曾毫无怨言花巨资帮助主管局排忧解难,解决“三产”公司历史遗留问题以及老职工下岗安置补偿疑难问题,还去养老院探望孤寡老人,积极参加弱势群体捐赠活动。他曾先后被评为省、市、县“先进个人”“优秀厂长经理”“先进工作者”以及全国“十佳改革模范新闻人物” 、中国当代“十大经济名人”等荣誉称号。连届被选举担任政协金湖县委员会常委、江苏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乡镇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南京计量测试热工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曾两次前往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受到布郝副委员长、铁木尔·达曼买提副委员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对于他的先进经营理念和高尚职业情操,曾先后被淮安日报、江苏经济报、中央电视台、亚洲卫视等新闻媒体专题采访与报道,并被分别编载于《民族的精英》、《中华世纪坛》等大型文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田野走出的优秀创业者朱万祥,正在沿着“把企业建设成为以智能自动化产品生产装备与信息智能化系统集成和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为特色、绿色食品和智能养老为发展方向产业纵横一体化经营在全国行业有较大社会知名度、企业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集团”的发展道路奋勇前进,努力让金工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文:刘健      图:郭正勇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