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尘封的历史 讴歌不朽的英雄

来源:    作者:韩兵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7-09     
——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等隆重举行长篇报告文学《天路淮军》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与担当。长篇报告文学全景式记述了50年前淮安800壮士同一天加入基建工程兵168团奔赴新疆,修筑天下最美最险的天山独库公路,流血牺牲,献出壮美青春的英雄事迹。天山库克公路每2公里就有一位战士倒下。“淮军”所在的168团有168位战士为修筑天山库克公路牺牲。作品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故事感人,催人泪下。
    6月16日,江苏文学界群贤毕至,在美丽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淮安,隆重举行长篇报告文学《天路淮军》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本次会议由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江苏省作协、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淮安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刘笑伟及省委宣传部、省出版局、省作家协会、出版社、淮安市委、淮安区委领导及作家、评论家和主人公代表70余人出席会议。
    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茂龙和淮安区区长施恩佩共同主持了研讨会。著名文学评论家王晖和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张宗刚、葛逊,执行副会长肖学亮及报告文学作家殷毅、高宝国、高玉飞、李根萍、张玉祥、叶青松及20余家中央、省市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研讨会。
    这次会议是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成立后第一次牵头主办的长篇作品首发式暨研讨会。与会领导和评论家评价本次会议是江苏省文学界为数不多的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一次文学盛会。
    《天路淮军》是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重大题材文学作品,由于兆文、余滔两位作者完成。作品再现了工程兵淮安籍士兵在天山战天斗地的艰苦岁月,塑造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军中脊梁的英雄形象。
《天路淮军》书摘
    有谁知道,半个世纪前的一天,一个县有800多名壮士同一天入伍,同在一个团当兵。
    他们同时奔赴边疆,首战内蒙,转战冀鄂,十年决战天山,用生命和热血抒写了一段人间奇迹。
    尘封的历史,被人从乔尔玛打开。
    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中共淮安区委书记徐子佳在研讨会上代表区委区政府,热烈欢迎与会代表,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淮安的人文历史,同时提出开展“称赞老兵,家乡人民不会忘记你,不忘初心跟党走”为主题的老兵座谈会、报告会等系列活动,激发淮安人民学习勇士们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为推动淮安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天路淮军》书摘:
    乌拉山下,见证过淮安兵最初的从军岁月。
    难忘的新兵连的时光,难忘的第一次打风钻,第一次放炮爆破,第一次受伤流血,第一位战友的离去……
    报告文学《天路淮军》的主人翁、工程兵老兵代表在研讨会上表达此时此刻的感想。老兵代表陈志凤说:“我们没有给家乡人民丢脸,我们胜利地完成了党中央、毛主席交付我们的任务,我们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留在了天山深处……”
    他的话赢得了阵阵掌声。
    老兵代表叶玉昶政委介绍了自己充满悲怆和辛酸的故事。1988年底,天山公路修建完成之后,他继续转战天山南北,来到了正在修建的大山口水电站,担任武警交通部队第五支队的代理政委,1989年初夏,被正式任命为第五支队政委。这年腊月,在乌鲁木齐上学的一双儿女放寒假,一次又一次捎信催促他回家。但叶玉昶实在走不开,一个多星期后,爱人带着两个孩子来到了大山口部队施工工地。腊月二十四那天,出操的号角声响起,叶玉昶想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出操跑步,推开屋门后,一股浓烈的煤气味扑鼻而来,原来夜里土坯火墙炸开裂缝,煤气泄露,两个孩子已经死去……
《天路淮军》书摘
    一边沟壑纵横、悬崖峭壁,一边劈山掘洞、筑墩架桥。钢钎、大锤、铁锹和手推车,没有一双手不起老茧和血泡。
    淮安区作协主席、《天路淮军》第一作者于兆文介绍了采访创作过程:“这859名淮安兵,同一天出发参军,在天山上相聚,退役后大多数人回到农村,一生默默无闻,也从不和他人谈起过去的事情。当我们辗转联系、采访到这些老兵时,许多老兵边回忆边流泪,我们也忍不住和他们一起哭.......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个有前途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先锋。抢救性地记录、挖掘那段历史,不仅是报告文学这一文体的使命,也是为了擦亮淮安兵这张名片,用天山精神鼓舞当代人重整行装、重塑灵魂,找到我们今天应当坚守的精神坐标。”
《天路淮军》书摘:
    暴风雪、雪崩、塌方、泥石流,随时降临,随时发生。
    十年风雨,十年艰辛,谁人知晓?没有人知道,他们有多苦,有多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天山知道。
    作为修筑天山公路的主力军,八百淮安兵无私埋名,坚守在风雪边疆,默默奉献,鏖战在天山深处。
    天山岁月,是淮安兵一生中最为难忘、最为刻骨铭心的永恒记忆。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评论家王晖认为,“作为一部由江苏作家完成的报告文学作品,《天路淮军》突破了江苏地域的限制,把一群淮安兵的故事上升到了国家叙事的层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热情讴歌了‘要压倒一切困难而不是被一切困难压倒’的英雄主义精神,铸就了一部新时代的新史诗。”
《天路淮军》书摘:
    这是一条用热血和生命垒起的英雄之路。
    烈士走了,但他们的生命价值与巍巍天山等高,他们的高贵精神光照千秋。
    雪山上,那漫天的银花,传播着烈士的故事,慰祭着烈士的忠魂。
    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张宗刚说,这部书稿打开了尘封的世界,作品大气,是江苏报告文学的收获,展示了报告文学的魅力。鲁迅先生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鲁迅先生这个关于小说创作的这两条标准,同样适用于报告文学。从这两条标准来看,《天路淮军》堪称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它复活了一段尘封的辉煌历史,再一次印证了,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报告文学。
《天路淮军》书摘:
    在天山上,他们是战天斗地的英雄。
    回到家乡,他们是砥砺奋进的先锋。
    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身处何方,他们都是天山上永不褪色的老兵。
    他们把天山精神带回家,薪火相传,初心永存。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张文宝认为,《天路淮军》展示了800多淮安兵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战天山之路,让人非常震撼,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老兵把天山精神带回来,融入到淮安的现代化建设当中。
《天路淮军》书摘:
    修筑天山公路的工程兵部队一位首长说过,最能吃苦最能忍耐是的淮安兵,最讲奉献不怕牺牲的是淮安兵,最能动脑会做思想工作的也是淮安兵。
    正是像淮安兵这样的一批批优秀群体,成就了天山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
    无悔青春,天山作证,我们寻找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天山上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军中脊梁。
▲ 从右至左:肖学亮、李根萍、葛逊在研讨会上
    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葛逊觉得,这部书厚重,我读了两遍。《天路淮军》让人看到一条路,看到一群老兵,更重要是看到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天山筑路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这种精神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这种精神需要传承和弘扬。这就是报告文学《天路淮军》的当代价值所在。
    人民前线报李根萍大校说,一天时间就把《天路淮军》看完了,很长时间没有这样看书了。是故事打动了我一直读下去。看完之后,三种精神难以忘怀,敢于担当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勇敢牺牲精神。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淮安作协主席龚正认为《天路淮军》,尤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座丰碑。
    解放军报刘笑伟大校说,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厚重的作品。这部作品觉得有三点启示。一是报告文学的文脉传承的启示;二是报告文学介入生活的姿势,就是扎扎实实深入采访的启示;没有深入的采访,就没有报告文学的作品。三是报告文学有历史现实感的启示。作品虽然是写过去的事,但具有现实意义。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评价《天路淮军》说,这支部队是特别重要的部队,曾经不为人知,但这本书将尘封的历史翻开,让时代的英雄不被忘却。这部报告文学可圈可点地方很多,至少有5点值得一提。这是一部反映时代英雄赞歌的作品;这是一部人民军队为人民的群像谱作品;这是一部闪耀着共产党人初心光芒的作品;这是一部提升淮安光辉形象的作品;这是一部讲好中国故事的作品。
    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茂龙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这个新时代,需要精神坐标和精神品格,需要重整行装和重塑英雄。长篇报告文学《天路淮军》全影式展现了800名淮安兵战天山的英雄主义事迹,主题鲜明,思想深刻,故事感人,催人泪下,是正在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江苏省作协书记处书记王朔代表省作协汪兴国作了研讨总结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我们江苏是一个报告文学的大省,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创作出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习总书记要求我们讲好中国故事,《天路淮军》的问世,正逢其时。特别是研讨实,各位专家、作家朋友提出了许多中肯意见。同时,他给全省报告文学作家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不忘初心,坚守文学高地;二是希望与时代同步,抓住历史机遇;三是希望与人民同行,讲好中国故事。
▲ 研讨会上向老兵代表进行了赠书仪式
报道/韩兵  编辑/杨舟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