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来了:江苏作家孙群新著《三国发明家·马钧》惹争议

来源:    作者:蔡国华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1-29     

【编者按】

鼠年春节出不去,正好闭门静读书。

三国新著惹争议,观点分明是殊途。

江苏作家孙群最新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发明家·马钧》问世之后,迅速登上“新书热卖榜”,随即获得第二届“袁鹰文学奖”。《淮海晚报》“淮周刊”以《孙群:为三国发明家马钧立传》为题进行专版报道。海南、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湖南、吉林等众多省市媒体进行报道,《新民晚报》官网、凤凰网、中国作家网等数十家知名网站纷纷予以转载评论。不少观点相左,争议不断。上海作家佐丹在吉林《协商新报》发表评论,认为封建时代,中国古代科学家地位十分低下;而苏州诗人姑苏妙人儿提出相反观点,认为“古代发明家其实备受尊崇。”  

——待你看完之后,小编要问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圣人之作:古代发明家其实备受推崇

——就《三国发明家·马钧》与佐丹老师商榷

姑苏妙人儿

鼠年春节,一场意外的疫情将人们都阻隔在家中。蜗居无聊,正好得空再看一遍之前当当书城购得的一批书,其中江苏作家孙群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发明家·马钧》让我再一次思考很多。此书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古代发明家的话题。其中,一篇上海作家佐丹老师发表在《协商新报》上,题为《奇技淫巧:封建中国发明家的地位》的文章,让我有不吐不快之感。

佐丹老师文章中列举很多情形,来论证封建时代中国发明家地位地下,是导致近代中国科学技术不及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之一。我认为不完全对,据此和佐丹老师商榷一二。

我认为,其实封建中国,古代发明家的地位还是很崇高的。 中国先民很早就体会到发明的重要性,从史前传说起,就流行着一种崇拜发明创新的感情。汤之《盘铭》里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里也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鲁班原本只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能工巧匠,后来逐渐化身为中国工匠的典范和象征,得到广泛弥久的颂扬,这正是中国古代社会赞美发明创造这一传统的真实反映。

中国古代有赞美发明家的历史传统,这在古代大量典籍可以发现。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手工技术专著《考工记》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古人笔下的创物与造物,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发明家吗?《考工记》又说:“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易传》中“开物成务说”明确地指出“圣人之道四焉”,其中之一就是“制器”。已经把“发明创造”与“圣人”等同起来,这是何等崇高的美誉?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工匠普遍存在供奉祖师爷的习俗,所谓“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古代有对发明家的高度赞扬的社会风尚。怎么能一言蔽之,说封建中国对发明家都是以“奇技淫巧”蔑视之呢?

我认为古人对“奇技淫巧”的定义只限定于一些只有娱乐观赏价值没有实际用途的物品罢了,真正的创造发明还是受人尊重的。无论是魏晋文学家傅玄的《马钧传》还是当代小说家孙群的《三国发明家·马钧》,里面对于马钧发明以“奇技淫巧”视之的毕竟还是少数,否则马钧也不会受到百姓的拥护,朝廷的重用,甚至皇帝都为他加封给事中。每一个时代对每一类人都会有迥然不同的看法和评价,这个不奇怪。

至于近代中国科技技术的落后既有统治者不懂科学、不倡导发明创造的愚蠢,更多应归结于其夜郎自大的心态、闭关锁国的政策。

2020年1月27日

 

(图片来自网络)


【附】佐丹原文

奇技淫巧:封建中国发明家的地位

——从《三国发明家·马钧》说开去

佐 丹

最近在书市上挺火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三国发明家·马钧》讲述了一个中国古代发明家跌宕起伏的发明之路,故事很精彩,悬念丛生。思考很深入,话题众多。其中,让我不禁想到封建时代,中国发明家的地位问题。

古人把一些奇异技能和过度工巧叫作“奇技淫巧”,奇就是奇异,淫就是过度。而这些“奇技淫巧”无不与人类发明创造有关。中国古代发明家在时人眼里就是“奇技淫巧”的典型,与读书之士、稼穑之农甚至贩酤之贾相比那是等而下之的,甚至不入三教九流,只在五行八作里见到他们的身影。“三教九流”一般人都知道,“五行八作”比较生僻。五行:车行、船行、店铺行、脚行、衙役行;八作:金匠、银匠、铜匠、铁匠、锡匠、木匠、瓦匠、石匠。古代发明大多与制造相关,而与制造相关的大部分集中在“八作”里面,可见其地位是何等的低下。所以在中国古代,能够做出极其精巧物件的手艺,尽管会让人惊叹绝妙,但绝不会因此高看你一眼。以至于好多古代发明今天我们已经不知道发明家的姓名了,他们早已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一代代人们的轻蔑中。

流传下来的有名有姓的发明家,不外乎这几种情况:一种是因为他们有另一重身份——他们本身就是官宦之身。比如发明木牛流马和连弩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的河间相张衡、发明造纸术的尚方令蔡伦等等。另一种是他们自己有著述,比如僧一行编制的《大衍历》、郭守敬编制的《授时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该发明家碰巧遇到一些思维卓异之士,把他们的发明事迹记录了下来,得以流传后世。比如沈括之于毕昇。而三国发明家马钧也是这样的一位。如果不是魏晋文学家傅玄的记录,尽管马钧贵为给事中,他的发明家身份也不会为后人知晓,那我们今天也就看不到作家孙群演绎的这部长达56万字的精彩故事了。

《三国志·裴松之注》中记录了一篇傅玄撰写的《马钧传》,完整地记录马钧一生的几项重要发明,以及发明过程中遇到的曲折,作家孙群就根据这千余字的篇幅演绎成56万字的小说,故事主线紧紧贴合傅玄的记载,充分尊重历史,而在故事细节上进行了大胆合理的想象。尤其是对马钧作为一个古代发明家的身份地位问题进行了准确把握。

从傅玄的历史记录里,可以清晰的看到古人对发明家的不屑一顾。身为给事中马钧在朝堂之上因说可以复原指南车照样遭到“二子哂之”、发明抛石车又遭到“上国之士”“哂之”、欲改进兵器为国效力又遭到当权者“忽之”。令傅玄不禁叹道:“马氏之巧名已定,此既易试之事,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意思就是,像马钧这样巧名已定的人,试试就可以知道效果了的发明之物,还这样被轻视忽略,何况那些民间无名之辈了?由此可见,封建时代,中国古代科学家的地位是何等地不受重视了。这也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之一。

便是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当今社会,又有几个发明家如明星那样受到人们追捧的?他们大多在默默无闻中奉献一生。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原载于《协商新报》2020年1月21日)

 

(《协商新报》)

【附】部分媒体报道拼图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