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命一个开花的理由

来源:    作者:朱云毕 常晓璐    人气:     发布时间:2021-04-08     

——咸高军文学作品研讨会在淮安举行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4月7日下午,由淮安区作家协会主办,淮安区作家协会评论工作委员会、淮安区淮城街道下关村承办的“给生命一个开花的理由”咸高军文学作品研讨会在江苏淮安成功举行。

淮阴师范学院教授、淮阴师院中国语境教学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孔凡成;江苏省作协重大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工程项目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淮安区作家协会主席于兆文;知名作家赵长顺、施向平、姚风明、徐天亮、葛会渠;淮安区作协徐爱明、韩忠国、王爱兵、卢顺贞、季学军、赵怀巧等理事、会员及下关干群代表二十余人参加了研讨。

初衷 希望自己的创作见天、见地、见自我、见苍生

“散文是一种最天然的文体,自然也是离人最近的一种文体,正因为如此,给散文提出要求的,反而不是散文本身,而是自然与生命。这是最高的尺度,更是散文的意义。”研讨会上,作家咸高军引用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的话道出了近年来的文学创作为什么要用“给生命一个开花的理由”作为主题的主要原因。

咸高军说,“毕飞宇的这番话对我影响很大。影响的结果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散文的创作中见天、见地、见自我、见苍生。”基于此,《赏得残荷志坚强》中,我表面上是“留得残荷听雨声”,其实是在秋冬季节,看着一角残荷貌似萧条的背后,想着有一缕若有若无的暗香在浮动,仿佛看见了一种生命的悲壮与凄美;《老三》中,车祸后,郁郁寡欢的老三抖空竹,抖去了病痛与抑郁,抖出了独乐不如众乐;《冬日里,有一缕阳光叫灿烂》中,高风晓日,其丽灼灼的赵丽丽向阳而生,呈现美丽、呈现着温暖、呈现着大爱。《燕子的淘宝小屋》中,明眸皓齿地燕子与大家在淘宝小屋美美地相聚,美美地分享时光、分享幸福;《未穿白大褂的小靖》中,一脸自豪的小靖甜甜的笑脸洋溢着天使般的善良与爱意,温暖着你我他,温暖着这个平凡的世界。《俺的兄弟叫老王》中,光头亮亮的,鹰眼亮亮的,整个面部亮亮的老王其质其容自华,给人以光明,给人以希望;《理发的小蒋》中,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小蒋理了一次平生我等待时间最长的发。理完发,一种清清爽爽的精气神扑面而来。小蒋一如以往给予了我们需要的,也许是平常很多人并未意识到的需要。但这个需要留给我的记忆一定是长久的;《海南听海》中,我痴痴地望着,感受着海南的海深沉、静美、瑰丽、博大、富饶、粗犷、苍凉,愿采天地灵思捻于笔尖,疾笔狂书海之恋曲一万年;《弱水河畔有片胡杨林》中,我站在胡杨林前,心灵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我忽然悟彻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亲历、亲见、亲闻;见天、见地、见自我、见苍生……咸高军说,他倾情倾力雕刻生活,努力用非虚构的文学方式从自己所生活的地域出发,眼睛向外,为读者开启一扇文学的回顾与瞭望之窗。

文学  用质朴无华温暖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研讨会上,孔凡成、于兆文、赵长顺、施向平、姚风明、徐天亮、葛会渠、徐爱明、韩忠国、王爱兵、卢顺贞、季学军、赵怀巧等与会作家、评论家先后作了点评发言;淮阴工学院副教授张延爱发来了书面点评意见。教授、作家们高度肯定了咸高军作品的特色。

孔凡成说,散文的生命在真。咸高军的散文,不仅是人真,事真,情亦真。读着高军的散文,彷佛又回到了淮安区那个小城,坐在老杨的小饭馆里,走过那燕子的淘宝小屋,流连于布满沧桑的镇淮楼,走在那校园边的土城墙上,感慨着文渠的变迁,想起乡村老父亲的苍颜。散文的价值在善。咸高军的散文充满阳光,用时髦的话,就是满满的正能量。不过,咸高军散文中流淌的正能量,绝无矫揉造作、弄虚作假、胡编乱造之嫌,而是小人物应答生活的自然流露,是小人物生命活力的真情再现,张扬的是“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式的自我生命价值的绽放,因而显得真诚实在。散文的魅力在美。咸高军散文的美,不只是内容醇正之美,而更多的是艺术表现的美。其散文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洒脱自如,气韵生动。善用白描,常常是三两笔便勾勒出人物的境界。咸高军还特别讲究用词和锤炼标点,在选词和标点的转换中创造一种诗的精神,传递着汉语绵长的滋味,显现着作者的功力和人格魅力。

于兆文说,在众多的篇什里,最感同身受的是咸高军关于亲情友情的描摹。同为寒门子弟,深知这份感情的真纯、炽热。咸高军和许多人一样,从田埂上走向城市,脚板上沾着泥土的芳香,灵魂的皈依里总有一段梦属于农人,或家人,或儿时的玩伴,文学的灵感发韧于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纯朴善良、心灵手巧的母亲,沉默寡言、脊背如山的父亲,从他懵懂顽皮的童年记忆里走来,从“茶缸饭”“炒面”“手擀面”“瓜子香”“针线笸箩”“煤油灯”这些贫寒熟稔的农家日子里走来。在咸高军的心底里,最为深切的情感莫过于母爱与父爱,这是从泥土里走出的游子无处不在,挥之不去的心迹,这份恩高于天的亲情,滋养着他的心灵与文字。所以,他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始终没有褪去农人的朴真,几乎无所雕琢的文字背后,他以司空见惯的生活体验,用最诚恳、最真实的方式传承着文学的力量。

施向平认为,咸高军的散文集叙事清楚,描写细致,并从中自然地吐露出自己的情感。散文《给生命一个开花的理由》,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大自然的美,大自然中坚强的生命。描写了骆驼刺、薰衣草、薄荷、野菊等,对薰衣草的描写,细致入微;对骆驼刺的描写,在戈壁上沙一样的颜色,“那骆驼刺一窝一窝的,在狰狞的沙石间生长着,在戈壁或南或北或东或西的狂风下,一丛丛,一簇簇,露着顽强,陪着我们在一望无际的荒漠里向远方延伸。”写出了她的坚强生命力。整个景色的描写,具有诗情画意,让读者感受到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在燃烧。

作为一名援疆干部,徐天亮对施向平的点评高度认同。他说,咸高军和淮安区教育系统的很多教师都或长或短赴疆支教,为贫困的孩子们点亮了一盏又一盏奔向黎明的心灯,打开了一扇又一扇开启智慧的命运之门。其实,如果非要给如骆驼刺般的援疆干部人才找一个开花的理由,我想答案就是:“只要生命存在的地方,就有希望在燃烧”。我们有这一份抱薪添柴的使命和责任!

葛会渠说,在人的心灵间或浮躁肤浅的季节,咸高军依旧如往昔一样守望着文学的家园,用文字抒写真情、真爱、真恨,这就已经足够了。诚如他自己所言:“一个写作者与大夫相比,野心应该更大些。写作的目的不单单是给人、给社会治病疗伤,更应该给人、给社会以温暖、力量和希望。”

淮阴工学院副教授张延爱专门发来书面发言。他说,咸高军的散文思想深邃。爱默生说,一个伟大的灵魂,会强化思想和生命。咸高军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他从师者和作家的视角研究生命教育,这是一个蓬勃奋发的生命关于生命教育的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读着咸高军的散文,在收获内心的丰富与喜悦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个恒久的榜样。

文字  在平凡之处见真章

研讨过程中,教授、作家们还重点研究了咸高军文学作品代表作呈现出的:生命的厚度,自然的结构,生活的体验。

赵长顺认为咸高军的作品有“高”度。他说,咸高军的一些文章,看似好像是生活中的小事和琐事,但从这些小事和琐事中,他能悟出生活的哲理和美。比如在《牙祭》一文中,从表面上看是写牙,但并不是在真正意义上写牙。他写人,这些人物大多数是小人物,但他能写出了这些人物的真、善、美。比如在《老杨》一文中,从偶尔翻开的像册中,想起了老杨,写出了一个平凡人的待人的真切与真心。一般来说,写文章就是说事。事情说清了,文章也就写完了。但是,写文章又和说事不同,因为文学是形象思维的,写出来的东西是要人看的,为了让人爱看,看了后感同身受,要达到说的事动人、被说的人感人,需要有高超的语言手段,高妙的语言技巧,这就需要讲求语法修辞,语言能力。这一点,咸高军处理的比较好。

卢顺贞从三个方面论证了咸高军的作品:一是用朴实的语言、自然的叙事、大量的事件和人物来呈现故事,对时代中小人物的情感变迁进行细腻的刻画。作品中的人物话语不多,但是爱、关怀、理解之类的都融于行动中、细节里。二是作品运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视角贯穿叙事始终。用第一人称显得真实,而用第三人称,则显得全知全能,便于叙事。三是采用“平静——波澜——爆发”的故事模式。如:《老三》中的老三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去还是不去中,尺水兴波,在众人热烈围观老三抖空竹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写给父亲》《老杨》都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深谙“文似看山不喜平”之道,摇曳生姿,让人一见倾心,一读难忘!

姚风明认为,咸高军的散文中的人物,个性鲜明,每个遇到的挫折,却总是能够“逢凶化吉,遇难成祥”,这是生命个体彼此珍视的结果,也是本书的主旨和要义。而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不急不躁,如同那昌吉戈壁上的花儿,尽管开放得平凡无奇,却在黄沙满天的茫茫戈壁如此突出,如此令人振奋,更让人感慨生命的不易和坚强。看到这一个个由鲜活的生命组成的故事,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一个又一个的震撼。平凡之处见真章,唯有在平凡处展示出不平凡,才是真正的高手,我想,咸高军先生做到了。

韩忠国说,咸高军的作品描写的都是基层小人物,题材内容较为宽泛,人物以素描直白的方式展现,个性鲜明。情节都刻意谋划过,每一个人物都刻意雕琢过,每一句话都经过深思熟虑,每一篇文章都带有一定的哲理性,每篇读来都令人难忘,印象深刻,足见其平时的洞察力、理解力、挖掘力。如《俺的兄弟叫老王》里,有一段描写:“俺兄弟之亮在面容。不好看,但好记。你瞧,鹰眼,一点不歹毒,瞅你一下,柔柔的,眼角还时时荡漾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不过,余光有威,只一扫,便冷飕飕的直插人的内心;再看,光头,开亮一百瓦灯泡的那种,亮,贼亮,能刺瞎人的眼睛;更不别说嘴角那块长年不退的火疮,像猫抓的,也像鬼子火烧圆明园时留下的废墟。”此文极尽犀利讽刺的语言,好像带有人身攻击,实则不然,是为了下文的铺垫,更显人物个性。再看“这鹰眼,看得准;这光头,照得远;这火疮,有火力。“照得远的兄弟老王通过参与编著《下关史话》”“顺利通过了“崇仁重义·德馨下关——仁义下关主题文化小区”文化工程项目规划。这种反差式的描写,看得出咸高军同志驾驭文字的能力和谋篇布局的功底;再如《断链》写的是违反八项规定:违规吃喝。情节编配的十分巧妙,语言幽默,读来令人发笑;又如《老杨》描写的是咸高军同志自己的经历,老杨的善举、善良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弘扬的,还要发扬光大的。

赵怀巧说,读咸高军先生质朴的文字犹如沐春日和煦的微风,温暖、柔软,直击灵魂深处。合上咸高军发来的文字,依然沉浸在他的文字里。他的字里行间流淌的是真情与率直,是果敢与坚强。

“文灭质,博溺心。” 季学军说。“这是庄子说的,意思是修饰太多会掩饰纯朴的本质,引用过多会湮没天然的心性。”咸高军的文章犹如一泓清泉,清澈见底。感人的文章都是质朴的,不需要词语的堆积。无论是《接电话的老陈》还是《俺的兄弟叫老王》等叙述散文,读了都能给人耳目一新。

研讨会进行了两个多小时。会上,与会教授、作家对咸高军的作品还进行了把脉问诊、提出意见和建议。咸高军表示,将认真吸收意见和建议,努力为新时代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文/朱云毕 常晓璐 摄/方向东)

ȡ

л֧֣һŬ!

ɨ֧
ɨͣ˵پͶ

֧ɨһɨɽɨŶ

责任编辑: 中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