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讯网讯 2025 年 8 月 16 日至 17 日,扬州市初中语文张斌名师工作室以 “暑韵・研行” 为主题的暑期研训,在邗江实验学校中学分校开展。研训打破 “经验单向传递” 传统模式,以 “光” 为脉络:学员分享如星火,专家引领似炬火,嘉宾分享若明灯,勾勒出 “以光引航、以行践知” 的语文教育成长图景。
学员微光:破解教学痛点的实践分享
8 月 16 日上午,学员们带来一线教学案例,分享 “小妙招”。华师大实验初中郑园林老师将教师成长拆为 “内功” 与 “外功”,以《名作细读》练文本解读,借余映潮设计磨课堂实践,还定制 “从学习到实践” 的读写清单;同校梁飞老师以《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为引,提出将 “专业成长” 前置以规避教学琐事裹挟。
开发区振兴花园学校王建玉老师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例,结合情境任务设计 “导入 - 推进 - 展示” 三课型;邗江实验学校蒋王分校卢华干老师以 “奖品激励、师生互督” 践行 “身教重于言教”;朱自清中学刘文婷谈 “课题与教学互哺”,高邮界首中学刘光红分享 “课题申报三原则”,江都三中许雯介绍 “教 - 学 - 评一体化” 单元作业设计,让科研落地成可复制指南。
专家炬火:照亮教育方向的深度引领
卞永军:以书为镜明精神坐标
8 月 16 日下午,特级教师卞永军开展 100 分钟讲座,解答 “为何读、读什么、怎样读”。他引朱熹、苏轼名言,结合 “政府机关 985 毕业生勤读书” 的现实,将读书升为 “职业责任”;建议读哲学、教育、美学、童书经典,而非仅看教参;推崇朱子读书法,强调 “专题读、做笔记”,呼吁每天挤 1 小时读专业书,唤醒教师对 “精神成长” 的敬畏。
刘庆良与王伟:守根与创新的对话
8 月 17 日上午,正高级教师刘庆良分享 “四十年乡村教育坚守”:从 1986 年扎根乡村,深耕课堂、钻研教材,探索技术与课题,提出 “乡村教育是扎根非牺牲”,提醒年轻教师 “警惕躺平”,兼顾乡土情怀与新课标。
下午,扬州市教科院王伟老师以新课标及 2023-2025 年扬州中考语文题为镜,指出试题从 “兔文化” 解说、“劳动” 辩论到 “家乡菜” 推介的 “情境化转向”,核心是 “语文重应用而非考知识”,强调课堂需平衡 “情境开放性” 与 “语文工具性”,让命题导向成为教学创新指南针。
嘉宾引航:陈德胜的 “笔墨与坚守”
扬州市电教馆副馆长陈德胜全程参与,分享职业路径:从语文教师到电教馆副馆长,“写” 是核心 —— 参与 “发表式作文教学” 课题激发乡村学生写作兴趣,坚持 40 年读书写日记。他叮嘱 “学无止境”,引用俞敏洪 “想未来才有未来”,呼应卞永军提及的 “政府机关 985 年轻人的进取”,警醒教师停止学习将落后。
以光传光:成长未完待续
两天研训落幕,但 “以光引航” 刚启程。学员带走的不仅是读写清单、读书指南、教学方向等具体方法,更有 “微光聚炬火” 的信念 —— 语文教育成长是一群人 “以实践为基、以专家为引、以热爱为光” 的同行。未来,这些教师将把研训的 “星火” 与 “炬火”,化为学生眼中的 “语文之光”,这便是此次研训最珍贵的余韵。吴晴霞 卢华干 林海云 梁飞 王建玉 张斌 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