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们脚下的土地藏着这么多历史密码,每一块石刻、每一寸岩层都在诉说家乡的故事!”研学活动结束后,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学生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感悟。7月25日上午,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同学们分为四个小分队分别走进明祖陵、象山公园、黄牌街与江淮剧场,在触摸历史、亲近自然、体验民俗中,完成了一场对家乡文化的深度解码。
第一研学小队一走进明祖陵,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21对高大的神道石刻沿中轴线整齐排列,石人神态庄重、石兽气势威严,每一处雕刻的纹路都藏着岁月的故事。“这里曾被黄河泥沙淹没了近300年,现在重新展现在我们眼前,就像家乡的历史在和我们‘打招呼’。”同学们一边听导游讲解朱元璋修陵的典故,一边在笔记本上勾画石刻的轮廓,课本里的‘明代历史’突然变得立体了,原来我们盱眙藏着这么厉害的文化遗产!阳光穿过树叶洒在石刻上,同学们的身影与古老的石像交叠,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象山公园的“自然课堂”则让第二研学小队的同学们眼前一亮。山间的清泉、路边的野花让同学们不时驻足。在盱眙地质博物馆,同学们仔细观察着岩层里的小化石,听老师讲解地质知识,记录植物种类,在亲近家乡自然的过程中,悄悄埋下了热爱科学的种子。从“认识岩石”到“守护自然”,生态保护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芽。
第三研学小队则去到了充满生活气息的黄牌街。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侧的明清建筑古色古香,木门上的铜环、窗棂上的雕花都透着时光的韵味。同学们沿着老街漫步,石板路上的脚步声与街坊的谈笑声交织,成了最生动的“家乡民俗课”。
第四研学小队走进江淮剧场,一场精彩的盱眙地方戏曲表演正在上演。悠扬的唱腔、灵动的身段让同学们瞬间被吸引。“这就是我们盱眙自己的戏曲!演员的眼神和动作太有感染力了!”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舞台,小手跟着节奏轻轻拍打着膝盖。表演结束后,同学们还学唱简单的唱段、模仿经典的动作,剧场里满是欢声笑语。
返程的大巴上,同学们仍在热烈讨论着一天的见闻。“今天才发现我们盱眙这么厉害,有这么多好玩的、有意义的地方!”带队老师看着兴奋的孩子们,欣慰地说:“研学的意义就是让孩子们走进家乡、了解家乡,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研学不是简单的出游,而是让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中建立与家乡的情感联结,从文化认同到文化自信,最终成长为有根、有爱、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这场研学之旅,不仅让孩子们读懂了家乡的过去,更在他们心里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敬畏自然、依恋家乡的种子。
(撰稿:周雪倩 审核:王友德 终审: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