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下旬,在扬州苏超赛场外上空,数百架无人机以天为幕,以城为景,上演震撼灯光秀。这场表演深度融合扬州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元素,开创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模式。这家来自扬州生态科技新城的扬州翰德羽翼航空科技中心,用无人机作笔,为扬州的夜空奉献一场科技与文化的盛宴。
表演开篇以“举头望明月”引领出扬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IP——李白与鹤的形象,巧妙化用“骑鹤下扬州”的典故。紧接着,“琴鹤同鸣”主题将现场演出与空中表演完美结合,实现了“空天地一体化”的创新呈现。
“当演员手指向天空,无人机会立即呈现对应的画面,这种实时互动技术较传统的单一表演有显著提升。”翰德羽翼负责人庄红军介绍道,表演中还融入了扬州汤包、瘦西湖、非遗剪纸、二十四桥等特色元素,所有画面均采用三维立体动态设计,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能获得一致体验。
据悉,此次翰德羽翼出动的表演技术团队,不仅参加过春晚的无人机表演,更是今年6月“魅力重庆”无人机灯光秀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多无人机组成的空中图案”称号的参与者。
“这不仅展示了我们的技术实力,更创新了包括扬州在内的文旅城市文化传播方式。”庄红军介绍。
作为扬州首家在中国民航局备案认证的无人机企业,翰德羽翼的发展路径勾勒出低空经济的新轮廓。“我们2023年底迁至扬州,看中的正是新城发展低空经济的潜力。”庄红军介绍。
据悉,翰德羽翼落户新城后,构建起了研发、培训、应用全产业链条。研发团队由2名博士牵头,硕士占比达65%;培训方面不仅教授飞行技术,还涵盖装调检修技能,目前已培训近300人。
这背后,是翰德羽翼对市场缺口的敏锐捕捉。“全国无人机装调检修人才缺口达400万人,飞手缺口约200万人。”庄红军表示,所以他们人才培养的宗旨是能飞(取得合法飞行的资格)——会飞(能够运用好无人机给就业、折业、创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会修(确保每一位飞手不仅能飞会飞还要会组装维修自己的无人机),“只有综合性的人才才能在未来的低空产业里面独占鳌头。”
目前,翰德羽翼的应用领域已经从文旅表演拓展至电力巡检、公安交通、农业植保等多个场景,与扬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供电系统、移动公司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成体系的企业生态,为德翰羽翼的发展赢得了先机。据悉,目前企业的文旅表演版图早已扩展至全国,已承接河北张家口、内蒙古锡林郭勒等多地文旅项目,国庆档期已全部排满。
这样的发展势头,离不开扬州优越的营商环境与产业土壤。企业选择落户生态科技新城,一方面看中了扬州的“613产业体系”将航空产业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另一方面则是生态科技新城提供的空域优势、政策支持和完善的配套环境。“目前企业在扬州市飞行服务中心办公,正在推进研发与组装基地落户新城的计划,未来将携手更多上下游企业,共同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庄红军表示。
与此同时,翰德羽翼与扬州高职院校合作共建的“低空经济产业学院”也在积极推进中。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扬州低空经济产业的重要展示窗口、技术研发高地和专业人才培育基地。杨生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