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题研修纪实
中国资讯网讯 2025 年 4 月 29 日下午,扬州市平山实验学校 —— 这所地处乡村、每班仅三十人左右的小规模初中,迎来了一场聚焦作文教学的 “精准赋能” 活动。由扬州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与张斌特级教师工作坊联合主办的 “关注初中学生写作痛点,聚焦作文表达改进” 专题研修在此举行,以 “小而精” 的教研模式为乡村小班作文教学破局探路。
作为东道主,平山实验学校副校长、扬州市张斌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培育对象孔德俭老师率先呈现《依神思立骨,取文心雕意 —— 主题作文立意提升小技巧探寻》示范课。针对乡村学生素材积累有限、立意深度不足的痛点,孔老师巧妙利用春晚歌曲《山鹰和兰花花》创设情境,借助 AI 工具 DeepSeek 引导学生对比立意差异,在小班化课堂中开展 “一对一” 式思维碰撞。三十人课堂成为 “微缩实验室”,每个学生的立意困惑都得到精准捕捉,“重明立意,得骨筑基” 的教学策略在小规模班级中展现出独特优势 —— 教师得以更细致地观察学生思维轨迹,实现个性化指导。
江都区高汉中学王磊老师的点评与《农村中学作文立意升格的浅思》微讲座,直击乡村作文教学现实:“小规模学校的作文教学,难在‘小’却要‘全’,贵在‘精’更要‘深’。” 他结合自身农村教学经验,提出 “从生活场景提炼立意”“用乡土素材激活思维” 等实操建议,为乡村教师破解 “小班化写作指导如何避免碎片化” 提供了新思路。
市教科院专家王伟老师的《初中学生作文的创意表达》专题讲座,则从顶层设计层面为乡村作文教学注入活水。他针对乡村学生阅读资源相对单一的现状,提出 “以读促写,读写共生” 策略,建议利用有限文本开展深度精读,将小班化课堂转化为 “微型创作工坊”,面向生活,积累素材,激活写作欲望,通过情景模拟、片段改写等方式加强思维训练,增强写作目的,提升认知水平与表达能力。这些贴合乡村校情的创新策略,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
活动尾声,工作室成员围绕“小规模学校如何发挥小班优势提升写作教学质效” 展开热议。工作室主持人张斌老师说:“乡村小班不是教育资源的‘洼地’,而是精准教学的‘试验田’。本次研修将教研现场设在平山实验学校,正是要让优质资源下沉,助力乡村教师找到适合小规模班级的作文教学路径。”
据悉,此次活动通过课例展示、专家引领、互动研讨等形式,不仅为平山实验学校教师提供了 “看得见、摸得着” 的教学范本,更通过聚焦乡村小班作文痛点,探索出一条 “精准诊断 — 个性指导 — 资源整合” 的特色教研之路。对于全市众多小规模初中而言,这场在乡村校园里的深度研修,既是一次教学智慧的共享,更是一次对 “教育公平” 的生动实践 —— 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在小班化课堂中获得更有温度的写作指导,让每一位乡村教师,都能在专业研修中找到破解教学难题的 “金钥匙”。
随着工作室后续研修任务的推进,平山实验学校等乡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实践将成为重要研究样本,为区域内小规模学校提升写作教学质量提供可复制的 “乡村经验”。这场发生在春日校园里的教研探索,正如同四月的春风,悄然为乡村教育的沃土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孔德俭 王磊 吴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