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一次线上招聘会,提供个性化的岗位推荐;创新设计“职在禄口”微信小程序就业平台,已入驻企业114家,发布1115个岗位;在白云路社区试点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提升助企用工保障水平……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江宁区禄口街道不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载体建设,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服务矩阵,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努力让辖区居民实现“就”在身边的幸福。
设计微信小程序,实现线上“送岗”
“个人简介:8年仓库管理经验;期望职位:供应链、物流、仓库管理员……”9月29日,赵先生在禄口街道登记了个人求职信息,几天后便收到了南京万深冷链物流有限公司的面试邀请。“没想到这个微信小程序挺管用,求职省时省力,帮我们解决了在‘家门口’就业的难题。”
赵先生口中的“小程序”正是禄口街道创新打造的“职在禄口”微信小程序就业平台。该平台于今年8月份正式上线,求职者只需扫描二维码登记注册,便可发布个人简历,并对学历、薪资范围、行业、职位进行筛选,由小程序推荐附近职位;如果是企业注册则需要提供营业执照、法人信息等相关证明,经由后台工作人员审核通过后便可在平台上发布招聘信息。企业与求职者可线上沟通,进行双向选择。
据禄口街道民生保障办公室工作人员张静介绍,目前,该平台已入驻企业114家,发布1115个岗位。借助这一载体,企业及时灵活地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随时随地浏览岗位信息,让辖区居民实现了“有家”又“有业”,挣钱、顾家两不误。
除了上线“职在禄口”微信小程序就业平台,禄口街道还在官方微信号上定期“送岗”。截至10月份,街道已举办10场线上招聘会,收集千余个岗位,将就业服务端口前置、重心下沉,开启就业服务的“直通车”,有效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难题,为居民的就业之路保驾护航。
打造服务站,“就”在家门口
9月底,应届大学毕业生刘小姐参加了禄口街道白云路社区开展的就业技能培训。通过学习,刘小姐顺利拿到了合格证书。“此次培训由经验丰富的专业讲师进行授课,课程内容设置也很丰富,涵盖了职业规划、简历撰写、面试技巧以及职场沟通等方面。培训期间,还有学生代表分享困惑和经验,大家都感到收获颇丰。”刘小姐说。
自今年年初,禄口街道在白云路社区试点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该站点正式运行以来,已举办多场针对困难群体、应届毕业生的授课培训。
“白云路社区户籍人口2258人,常住人口10168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35人。白云路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正是以辖区内的劳动者、企业为重点服务对象。”白云路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站长梁寅玥解释,“这些活动旨在帮助参与者提升职业技能和面试技巧,增强就业竞争力,让他们在提升技能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自信心,为步入职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只有摸清企业和群众的需求,才能真正把就业服务做到企业、百姓的心坎上。为此,禄口街道白云路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针对4名辖区内离校未就业的大学生开展电话调研。通过与大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详细记录他们的求职意向、专业背景和期望工作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希望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同时对职业发展和技能提升有较强需求。针对这一情况,社区将持续为未就业大学生提供工作推荐服务,帮助他们把握就业机会。”梁寅玥说。
有创新服务,更有产业“托底”
10月18日,禄口街道2024年秋季大型招聘会在永欣法治广场举行,娃哈哈、光明乳业、大旺食品等63家企业带来近1500个工作岗位,吸引2000多名求职者到场求职。
禄口街道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要让辖区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不仅要创新服务模式,更要有产业“托底”。
近年来,禄口街道逐步形成智能装备、临空关联产业、汽车零部件配套三大支柱产业,深入推进存量用地提质增效行动,推进新禄汇产业基地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进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落地。同时,持续支持中小企业锻造“独门绝技”,累计培育规上工业企业69家、高新技术企业7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2家,为提升辖区就业服务水平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建立就业信息数据库,及时发布本地企业的招聘信息,促进供需对接;通过需求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社区居民的就业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岗位推荐和职业规划;与专业培训机构合作,定期举办技能培训班,提高居民的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组织就业座谈会和招聘会,增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接下来,禄口街道将切实发挥“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作用,拓宽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渠道,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多元化基层就业服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