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讯网讯 5月11日上午,仪征市新集镇庙山村妇女儿童之家洋溢着温情与诗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培育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值此母亲节之际,仪征市妇联、新集镇妇联携手走进三全社区——庙山村,举办"涵养好家风·共筑家国梦"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活动。通过诗词共读、信笺传情、手工互动等环节,为20余组家庭搭建起亲子沟通的桥梁,让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在互动中焕发新生机。
活动特邀仪征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实验小学校长郭仕红全程参与点评指导。
文化浸润·情感共鸣
活动以"诗词里的母爱"拉开帷幕。家长与孩子们穿越千年诗海,从孟郊《游子吟》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到《诗经》中的"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一句句经典诗词化作亲子共答的"知识密码"。当经典诵读从课堂延伸到家庭,诗词便成为家风教育的活教材。这种浸润式的情感教育,既培育了文化认同,更在解读"何以家国"的深层命题——那些流淌在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正通过亲子共读,悄然筑起精神传承的阶梯。现场抢答环节中,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与家长的补充话语声交织,展现出穿越千年的对母爱的共鸣。
部分家庭还分享了生活中出现摩擦、分歧时的处理方法,二胎家庭中对两个孩子共同培养阅读习惯的经验,郭校长从情感教育、兴趣建立、习惯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和指导。
静默对话·心灵解码
第二环节"信笺里的亲情"将活动推向高潮。家长和孩子互赠贺卡,亲子之间以“文字+绘画”形式双向表达。球球小朋友在贺卡上画出一家三口在草坪上玩耍的场景;她的爸爸妈妈在贺卡上写下:“学习要用心,玩耍要尽兴”。郭校长告诉我们:文字与图画作为情感载体,具备独特的"缓冲效应"。当亲子双方通过实体媒介进行非即时交流时,更容易卸下防御姿态,实现真诚的情感流动。这种"慢沟通"模式,值得每个家庭设为定期必修课。
协同创作·五感疗愈
在"指尖里的芬芳"环节,亲子携手制作香薰石膏作为送给妈妈的礼物。在制作中有孩子犹豫不决询问家长该用什么颜色,也有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石膏红了眼睛。郭校长观察到现场的细节,说道:当孩子遇到困难求助时,家长首先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手工活动看似在训练动手能力,实则在创设"非言语沟通场域"。那些制作过程中自然的肢体碰触、共克难题时的眼神鼓励,都在重塑亲子互动模式。当礼物制作完成,孩子们举着作品与父母合影,镜头定格了亲子间温情互动的珍贵瞬间。
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构建和谐的家,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未来,新集镇妇联将持续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让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浸润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张宁玲 徐雯)